上一次写总结还是在2019年,那会儿是一股脑把个人年度十佳列出来发表在微博上,但后来因为不玩微博了,也没找到其它更合适的平台,就没再写了,不过还是有零零散散地写些笔记。其实我一直觉得阅读是件很私人的事,也很少跟朋友聊我读了什么书。一来我性格总是偏玩,给人感觉不像是会去读书的人,二来现在很多人确实也不读书了,主动分享难免有炫耀之嫌,反而会让自己自讨没趣,所以也就罢了。

然而过去一年,因为疫情、求职、毕业、等大小事,我和一些很久没联系的、原本并不那么熟的朋友有了契机互相分享彼此的经历和变化,不免一阵唏嘘感慨。想想自己的阅读笔记里,也多少包含着些自己的心路历程,或者说反应着自己认知的变化,就感觉一年一次的阅读总结还是值得一写的。

2022年阅读书单

今年一共读了30本书,我读书选书很多时候看心情,可能会比较倾向于历史类科普类,但总体也不讲什么方法论,也不刻意追求什么收获,一本书如果读到5%时不能吸引我,我就换了。具体的总结还是按年度十佳的形式,也比较简单粗暴。

10.《万历十五年》

《万历十五年》

这本书是在读完《大明王朝1566》后读的,书的正文内容比想象中的短,而且感觉前三四章的内容都和章节标题对不上号,看标题给人感觉是单独的人物小传,但具体内容覆盖得又比较广。后面三章对上了,但正文也结束了,有点意犹未尽。这种意犹未尽多少也跟《大明王朝1566》有关。在我看来,1566负责讲故事,重要的是刻画人物,把事情有条理地讲出来。而本书则属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事情背后的原因并给出一定的总结和评价。学术层面的考究当然可以让人对历史的理解更深刻,但要想理解这些本质,前提是对历史的全貌足够熟悉,所以需要两者相辅相成。

9.The GodFather

The GodFather

之前读过中文版,因为疫情居家实在无聊,翻起了英文原版。可能因为中文语言里有江湖快意恩仇这些概念,所以总感觉中文版更有浪漫和传奇色彩,英文版尽管本身也强调家族这种概念,但还是显得平铺直叙了一点。中间一些类似个人小传的章节感觉完全可以压缩下或者当番外展开讲,有点拖节奏了。结尾老唐倒下的时候整个家族势力一落千丈,还是挺让人唏嘘的。

另外就是再次感受到写读书笔记的意义,五年前这个小说真的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时我会在笔记里聊阿波罗尼亚聊叛徒。但这次读的时候我很多地方真的跟第一次读一样,什么印象都没了。而当我读完后再去翻笔记,相当于是跟旧时空中的我沟通分享彼此的阅读心得,这种对话也能让自己意识到自己发生的变化。

8.《漩涡》

《漩涡》

这本书是今年读完的第三十本。总体而言体验非常好非常上头,差不多一天就看完了。读的过程就是惊讶于伊藤润二的想象力,好怪,好爱,读起来有种猎奇心被填补的满足感。而读到后面的“解说”时,虽有牵强附会之感,但也觉得自己还是太小看这个作品背后的深度了,有时间了会再翻翻看体会下背后反应的社会问题。但有一说一,从第一话开始“秀一”就劝女主离开小镇,结果即使亲眼目睹那么多奇葩事女主还是依然不采取行动,多少感觉有点俗套,给人一种恐怖片中看别人作死的折磨感。

7.The Martian

The Martian

大概是科幻版的《鲁滨逊漂流记》吧。看的时候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小说很难给人喜剧体验?《火星救援》电影版我是能笑出声的,甚至会考虑打上喜剧标签的,但原著读下来笑点虽然也有,但我的反应就很一般,更多时候是以一个更客观的视角去发现主角身上难能可贵的乐观精神。回头想想,自己读过的让我觉得幽默的小说好像也就《围城》和韩寒的两三部,期待以后能挖到新宝藏吧。

6.Game Programming Pattern

Game Programming Pattern

秋招时开的坑,其实多少是有点急功近利了,一边看一边面试,后来拿到offer后就又闲置下来,直到后面因为疫情才又捡起来。书里介绍了游戏开发一些常用的设计模式,但跟软件工程中的那类还不太同,因为有具体的游戏场景,专业性更强。很多章节都是用一个具体问题来开篇,这些问题本身不但质量高,还能加强读者的阅读体验和对相关模式的理解。此外还有很多示例代码,个人认为对初学者很有参考性,可以从中对游戏行业的一些“标准”有些了解。最好的阅读时机应该是做第三个游戏作品时?边看边实践收获可能会更大。

5.《俗世奇人》

《俗世奇人》

那段时间读了太久的英文书和外译本,实在想换换口味了,就翻起来了这本地道中文书,两天读完还有点意犹未尽。因为是半文半白,加上一些语气词,有时读起来就像是在听人说书,让人有回到小镇集市凑热闹看戏的惬意感。书里的故事质量都很高,印象最深的是《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是真的被感动到了。另外就是书里很多描写、言语和故事背景的细节都很值得玩味,读的虽然是奇人轶事,但也能从中看众生百态。

读《泥人张》时有一句“在裤裆里捏吧!”,一边笑一边在想当初课本有这句话吗,这不会被和谐吗,要是被和谐了就好笑了。说真的,我觉得大家根本没必要捧着个烂翻译版的《一九八四》在那指桑骂槐,现实本身就很荒诞啊。

4.Philosophy of Science

Philosophy of Science

本书除了语言通俗,所介绍的例子也很精准贴切,相当有意思。就这本书的内容来说,里面讨论了很多颠覆科学“常识”的观点,这类观点我们可能不认同,却也无法用合理完整的逻辑去完全推翻。我认为很多人都该读读本书,在推荐算法的陷阱下,大家某种程度上都生活在信息茧房中,而学会思考则有助于打破这层壁垒。

刚读完时我的笔记中写道“开始读牛津这个系列哲学相关的书了,本书作为第一站,体验很好,很愿意继续”。但后来读到亚里士多德篇实在没读下去,计划只得搁置了。

3.《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

这本书排名这么靠前其实我自己都是有些吃惊的,因为我现在对这类鸡汤型、方法论、成功学、或者说工作效率类的书嗤之以鼻:无非都是些老生常谈自己想也能想明白的事,甚至可能会因被人发现自己读这类书而感到羞耻。不过看了下当初的笔记,这本书应该是有两点打动我:一是作者讲了三种脑的思考机制,在此之前这个概念对我还是比较陌生的;二是作者非常强调保持离线远离手机,分享的一些经验技巧与我当时的习惯可谓是不谋而合,某种意义上算是对我的一种肯定,心心相惜下我就打了高分吧。

现在再让我读这本书,可能收获就很少了,所以这些读书体验到底还是有历史性的。

2.《强风吹拂》

《强风吹拂》

朋友闲聊时跟我提起的书,说是关于一群业余大学生参加箱根驿传的故事,又提到在日本这种年轻人的赛事非常受关注,这个赛事每年都还在办,三言两语听下来就感觉这个故事一定很有趣。因为那段时间刚找到工作比较清闲,所以我还甚至感慨:我苦苦找寻的打发时间的书,就是这本了。当晚就买下来开始读,也确实好久没有这么痛快的阅读体验了,真的是刷夜在读。正赛大概是在书大概中间的位置开始,当时还想的是,不可能整个后半段都只有这一场比赛吧,干脆一口气把比赛看完好了,结果看完上半场时发现已经是凌晨三点多了,只得做罢。后来看完比赛,发现全书也快完结了,是真的很意犹未尽。更难得的是,它所带来的快感并不肤浅,是基于对友谊、活力、梦想的真诚赞赏而带来的喜悦和感动,是一本非常积极、能改变生活的书,我后来跟一些朋友聊这本书,还会有人提到自己爱上跑步也是因为这本书。

1.《大明王朝1566》

《大明王朝1566》

非常精彩的一本小说,嘉靖本身行为非常人所能揣测,也就使得整个故事很自然得充满了悬念,高潮迭起。就我个人而言,最精彩的还是“血经”那段,荒诞与现实,强弱的对抗以及命运的转折,全部揉杂在了一起,让人越读越来劲了。嘉靖和海瑞间的故事也比我想象中的要更有张力,虽然作者可能多少有些夸张和主观描述内容,但也能看到作者有给出史料依据,还是很有说服力的,甚至可能历史比小说更夸张。

我自己是疫情封控期间读的,不可避免会将故事里的一些官僚文化和当时上海的防疫政策相联系起来,也深深感觉我们的历史虽然源远流长,但同时也是一种负担。我们对自己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除了那些好的,这些坏的也功不可没。